九七影院97影院理论片免费_999久久久国产精品_精品一区二区日韩_成人黄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2019年度部門預算公開報告

來源: 財務處 發布時間:2019-03-01 瀏覽量:

2019年度部門預算

公 開 報 告

2019年3月

目 錄

第一部分 學校概況

一、學校基本情況

二、學校人員情況

第二部分 部門預算安排情況說明

一、部門預算收支總體情況說明

二、部門預算收入情況說明

三、部門預算支出情況說明

四、財政撥款收支情況說明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情況說明

六、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說明

第三部分 其他公開事項說明

一、政府采購預算情況說明

二、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說明

三、國有資產占有情況

四、績效目標設置情況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學校概況


一、學校基本情況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是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區。學校建于1953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在65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一直秉承“以人為本,特色立校,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的辦學理念,注重民族性、區域性和應用性特色,以“培養民族優秀人才、服務民族地區發展、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宗旨,累計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35000余人,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傳承繁榮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穩定與社會和諧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下設44個部門,包括9個黨群部門,黨政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工作處、武裝部)、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工會、團委、離退休人員工作處;10個行政部門,教務處、科技處、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人事處、財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審計處、就業指導處、保衛處、后勤管理處;17個教學單位,蒙古學學院(翻譯學學院)、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媒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民族學學院;8個教輔單位,圖書館、學報編輯部、教師發展與教學評估中心、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信息與網絡中心、翻譯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創新創業學院、博物館。

二、學校人員情況

截止2018年底,學校編制數606人,在職職工589人,離休職工2人,退休職工199人。


第二部分 部門預算安排情況說明


一、部門預算收支總體情況說明

2019年度總收入預算為21864.84萬元,其中2019年本年收入預算為14560.2萬元,比2018年度收入預算增加7304.64萬元。

2019年度總支出預算為21864.84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4032.50萬元,項目支出7,832.34萬元,比2018年度支出預算增加7304.64萬元。

二、部門預算收入情況說明

2019年收入預算為21864.84萬元。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財政撥款、事業收入、結轉上年收入。

(一)財政撥款

2019年財政撥款16015.2萬元,占總收入73.25%

(二)事業收入

2019年事業收入3606萬元,其中學費、住宿費收入3500萬元,事業收入占總收入16.49%。

(三)上年結轉收入

2019年結轉上年收入2243.64萬元,占總收入10.26%。結轉上年收入比2018年增加212.6萬元。

三、部門預算支出情況說明

2019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21864.84萬元。

(一)基本支出

基本支出:14032.5萬元,占支出預算總額的64.18%。

1、人員經費支出

2019年人員經費支出13397.5萬元,占基本支出預算總額的95.47%,占總支出的61.27%。

2、公用經費支出

2019年公用經費支出635萬元,比2018年經費減少861.1萬元。公用經費占基本支出預算總額的4.5%,占總支出的2.90%。

(二)項目支出

項目支出7832.34萬元,占支出預算總額的35.82%。

1、人員經費支出:1270.47萬元;

2、公用經費支出:6561.87萬元。

四、財政撥款收支情況說明

(一)財政撥款規模情況

財政撥款收支預算18258.84萬元,包括: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16015.2萬元,上年結轉2243.64萬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具體使用安排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69.72萬元;

2、教育支出類14237.75萬元;

3、科學技術支出522萬元;

4、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20.05萬元;

5、社會保障和就業類1674.52萬元;

6、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類844.8萬元。;

7、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90萬元;

8、住房保障類住房保障支出700萬元。

五、收支增減變化情況說明

(一)2019年收入預算增減變化情況說明

2018年收入預算為14560.20萬元。2018年度財政撥款收入9129.16萬元,事業收入3400萬元,上年結轉收入2031.04萬元。

2019年收入預算為21864.84萬元。財政撥款收入16015.20萬元,事業收入3606萬元,上年結轉收入2243.64萬元。

2019年收入預算比上年增加7304.64萬元。財政撥款收入增加6886.04萬元,主要由于增加財政專項資金,如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專項2200萬元,支持地方高校發展資金1896萬元等項目。事業收入增加206.00萬,主要增加學費收入100萬元,其他收入106萬元。上年結轉收入增加212.60萬元。

(二)2019年收入預算增減變化情況說明

2018年支出預算為14560.20萬元。基本支出11784.16萬元,其中人員經費10288.06萬元,公用經費1496.10萬元;項目支出為2776.04萬元,其中本年新增項目745.00萬元,上年結轉項目2031.04萬元。

2019年支出預算為21864.84萬元。基本支出14032.5萬元,其中人員經費13397.50萬元,公用經費635萬元;項目支出7832.34萬元,其中本年新增項目5588.70萬元,上年結轉項目為2243.64萬元。

2019年支出預算比上年增加7304.64萬元。2019年基本支出增加2248.34萬元,其中人員經費增加3744.44萬元,主要由于養老保險費用和事業年金的增加;公用經費減少861.10萬元,主要由于人員經費增加,導致公用經費減少。項目支出增加5056.30萬元,主要增加本年財政專項項目經費。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情況說明

無政府性基金財政撥款

六、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撥款預算中未安排“三公”經費支出預算,我校“三公”經費是由事業收入支出。


第三部分 其他公開事項說明


一、政府采購預算情況說明

政府采購預算總額15435.2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預算7705.2萬元,政府采購工程預算7030萬元,政府采購服務預算700萬元。

二、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說明

2019年度,學校財政撥款公用經費預算635萬元。比上年經費減少861.1萬元,主要因為工資福利支出中的養老保險和事業年金增加,造成公用經費支出較少。商品和服務支出635萬元,其中水費150萬元,電費156萬元,取暖費100萬元,物業管理費15萬元,因公出國(境)費10萬元,公務接待費15萬元,工會經費75萬元,福利費94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0萬元。

三、國有資產占有情況

2019年度我校國有資產大部分均由本校占有并使用,僅校內無法向師生提供的商業活動,對外出租房屋,提供經營場所,用于滿足教職工和學生的生活服務需要,房租出租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本年度預計該項收入80萬元。

本部門共有車輛16輛;其中特種專業技術用車1輛,根據消防安全要求,在校內進行巡邏,防范火災發生;1輛機要通信車,用于傳遞、運送機要密鑰文件;其他用車14輛,主要用于學校師生外出實習實踐、培訓等服務。

四、績效目標設置情況

根據2019年部門預算編制要求,對重點項目預算的績效目標進行公開(后附表)。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是指自治區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事業收入:是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所取得的收入。

三、事業單位經營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 :是指除上述“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指按規定動用的售房收入、存款利息收入等。

五、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是指事業單位在預計用當年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事業收入” 、“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當年支出的情況下,使用以前年度積累的事業基金(事業單位當年收支相抵后按國家規定提取、用于彌補以后年度收支差額的基金)彌補本年收支缺口的資金。

六、上年結轉:是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七、基本支出:是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八、項目支出:是指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九、“三公”經費:納入財政預決算管理的“三公”經費,是指部門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

十、機關運行經費:機關運行經費,是指各部門的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業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2019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