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曹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更是信心經濟。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面臨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實現“十五五”規劃藍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設信用經濟,提振發展信心。
人無信不立,政府和企業更是如此。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的維護者,必須率先垂范。要著眼政務誠信,深化政務信用建設。健全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完善政府失信行為認定標準和失信懲戒措施,解決政府失信、新官不理舊賬等重點難點問題。要聚焦經營主體關切,深化“信用+監管”模式,建立健全企業信用評價與披露體系,整合涉企檢查事項,最大限度減少對經營活動的干擾,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輕裝上陣營造良好環境。
團結就是力量,信心賽過黃金。優化營商環境,某種程度上就是穩預期、強信心、增底氣。信心從哪里來?廉潔高效是關鍵。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既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又堅守底線,嚴防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損害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讓企業“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政府部門要更加關注企業經營發展中的難題,為企業多想一層,把服務做到前面,主動調動各方資源,及時回應企業訴求,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做好服務保障,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在潤物無聲中為企業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各地積極探索推動信用經濟建設、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河北省健全政府違約失信投訴線索歸集機制,多渠道受理歸集政府違約失信問題線索,實現即時督辦、全程跟蹤;重慶市大足區上線運行覆蓋全區115個黨政機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應用”平臺,以數字化轉型健全政府誠信履約機制,這些正是筑牢信用根基、增強必勝信心的生動注腳。
展望前路,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是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和趨勢。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堅實信用讓企業“定心”、以堅定信心為企業鼓勁,共同構建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經濟秩序,增強經濟發展的創新力、競爭力與發展潛力。